【国泰财险专题】开心树小课堂丨你的个人信息被“偷”了?快来领取个人信息保护锦囊吧!

近年来,非法金融活动频发,诈骗手段不断升级,其中盗用个人信息已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关键环节。一条短信、一个陌生电话、一次随意扫码,都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,进而导致您的财产损失甚至身份盗用。


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防诈防骗知识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保护个人敏感信息,守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


守好个人隐私信息

身份证信息:包括身份证正反面照片、身份证号码等。


银行卡信息银行卡号、密码、CVV码(卡片背面后三位数字)。


验证码:银行短信验证码、支付平台动态密码(任何索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!)。


生物识别信息:人脸、指纹、声纹等(勿随意授权不明APP或网站)。





识别常见诈骗手法

冒充客服:以“退款”“账户异常”为由,索要银行卡信息或验证码。


虚假贷款要求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“验资”,实则盗刷资金。


刷单兼职:诱导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,实施盗用。


假冒公检法:谎称“涉嫌洗钱”,要求提供身份证照片或转账“自证清白”。




谨记个人信息保护“三不”原则

不透露:不向陌生人或不明平台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。


不点击:不随意点击短信、社交软件中的可疑链接或二维码。


不轻信:拒接“+00”开头的境外诈骗电话,警惕“官方”号码改号诈骗。





及时开展信息泄露应急措施

立即冻结: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银行卡,修改支付密码。


报警举报: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,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举报。


信用保护:若身份证泄露,可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请添加“防诈骗警示”。





安全小提示

1、金融机构绝不会通过电话、短信索要验证码或密码!


2、勿将银行卡、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,避免成为洗钱“工具人”!


3、妥善处理快递单、账单等含个人信息的文件,销毁后再丢弃!